10月15日上午九点,有点阳光,有点微风,作为校园志愿者,我们即将迎接的是一群特殊的客人——八九届北郊校友回校。原本已做好了满腹感慨地准备,可是面对与父母一样年纪的学长,喊出“欢迎回到北郊中学”的时候,内心瞬间感动。
校友在门口集合时,互相拥抱,拍照留念,当他们搀扶着当年的老师下车时,我知道,回校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这是时隔22年的团聚,之所以称之为“团聚”,是因为他们曾属于同一个大家庭。班会开始之前,我们采访了几位校友,他们之中有出色的商人,有在日本留学15年的优秀学长,还有现在常州电视台的记者以及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我们聊了很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长说过的一段话:“我们都是中年人了,四十而不惑,不用问太多,不用关心太多,能相见就满足了……”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们,相见就是满足。我不禁开始想我们未来回校的样子,也许隐约还记得当年的样子,也有拥抱谈笑,会心平气和地谈起曾经的梦想,会谈论老师们的近况,还会提起当年有趣的同学,还会记得谁曾暗恋过谁……于是开始想好好珍惜年少的时光,好好珍惜与大家一起的日子。
会上,校友们回放了学生时代的照片,那些沧桑的黑白照片,那些清秀的脸,大家还依旧叫得出名字,从过去到现在的照片,一一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样的画面,谁能不感动?主持人还说,毕业的时候互留照片就是怕20年后不认识,只是相处了那么久,怎么会不认识?主持人还展现出了当年的准考证,曾经的情书,大家都笑了。“也许人生是无花的果,也许人生是带泪的笑,只要我们真诚付出,总会有一片新绿属于记忆。”
当年的岁月不再了,老师已白发苍苍,只是他们曾经的三年、六年都是难忘的。老师们发言时,惊叹于母校的变化,规模之大,学生之多,设备之先进,以及骄人的升学率。他们感到自豪,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感情,他们欣慰、怀念、难舍、动情相拥,他们提到的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母校”。这是近乎两代学生的团聚,他们的老师已步入七旬,讲话的时候却依旧不减风采,“记忆被淡化,唯有学生时代最无法忘怀。”他们说到哽咽。也许老师会更想念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的眼眶红红的,我无法想象我的老师年老的样子,无法再质疑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感情,当我们20年后再团聚,是否也会倾诉得想流泪?所以这一刻,我真正想再努力一点,对老师们好一点,真正想要珍惜与他们一起的日子。
校友的班会结束了,他们在艺美楼前合照时,太阳出来了,阳光暖暖的,大家都笑得很开心。而我,沉默不语,只想再努力一点,期待20年后,我们团聚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