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草根化的教科研该如何开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该如何规划?当前师生关系为何如此紧张?新课改到底改变了什么?我们为何感受不到幸福?带着一系列的困惑,11月17日—19日,笔者和顾松明老师参加了在江苏省东台中学举办的“2010年度江苏省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会议”,走进苏北,走进另一个教育的时空,和专家面对面,走进了教育的灵魂深处。
从苏南到苏北,江南的深秋依旧浓绿,随着不断向北的推进,高速公路边闪过的景观(landscape)不容质疑的演变着,虽然东台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7日大会在期待中拉开了帷幕,江苏省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王一军主持了大会,东台中学校长王兆平致辞,南师大李如密关于《教育变革中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报告中大量引用了欧美教育家的观点,但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嫁接”起来,还是存在“断层”的阻隔。
东台中学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普通高中生态课堂构建研究》阶段成果汇报,带着苏北浓重乡音的本真思考和实践, 得到了省教科院专家的肯定。“实践—反思—再实践”是本次活动的特点,继观摩了东台中学的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展示和研讨后,18日下午针对教育变革中的四大问题展开了研讨。教育论文该如何撰写?教科院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和指导。19日三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了纯真的、思辨的环境中。
做一位优秀的“平衡大师”,这是本次活动对我们的最大启示。省教科院党委书记杨九俊提到,写作是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实现的唯一途径;写作是针对自己的一次正式访问。研究不能化为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对学习、生活充满爱,人生才有价值,教育才有价值,社会才能进步。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