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金手指
发布时间:2010-12-08
点击:
来源:生物组
录入者:王国荣
课堂教学观察,教师专业成长的金手指
——记浙江余杭中学交流的思考
“有老师认为学生是听会的,所以他把重点放在课堂上的讲解;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是练会的,所以他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有的老师认为学习主要是阅读琢磨后理解的,所以他鼓励学生自学阅读;有的老师认为学习须通过交流讨论来成熟,所以他创造机会让学生交流和展示;也有老师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循着有意义的任务的思考而前进的,所以他把重点放在设计学生可能完成的、体现学习目标的‘思维的台阶’上,因为他的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而不是实施课堂教学……”[1]我们关注课堂教学效果,追求课堂教学的精致和高效。当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基于对教学理念的不同思考,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个性。如何研究和了解教师课堂的教学是否有效和高效?关键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性观察。如何观察?教师课堂观察的视角落在哪里?为寻求答案,2010年12月2日,常州市北郊中学高中部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赶赴浙江余杭中学,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方面的交流。
作为生物教研组长,我关心和想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研究实践过程中,课堂观察的视角可以集中在哪几个方面;第二,如何进行组员的合作研究;第三,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第四,如何编制观察量表。
余杭中学生物教研组长吴江林老师就其课堂观察的研究经验建议如下:第一,课堂观察可以就教师的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教师授课状态以及听课教师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角度进行有效观察。就课堂提问,吴老师提出我们可以就问题的设置、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提问对象和问题回答出现障碍的处理提出个人的见解,其实也就是教师课堂观察的角度问题的有效诠释。就观察量表,依据《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可以尝试有效的编制,其作用是从实证的角度有效进行观察。就教师的研究合作问题,主要是专家的引领和自身发展内驱结合的结果,关键是教师需要有发展的内在动力。课堂观察时,每个老师要有相应的任务,可以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也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问题的思考等。
我一直关注听课的作用和听课的有效进行。吴江林老师的课堂观察研究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参照。通过课堂观察,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案,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即课堂观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金手指。就问题解决而言,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从实证的角度思考教学的不足并及时处理和解决。但我认为:课堂教学观察应该促进听课者和被听教师的专业共同成长,并内化成教师个性化的东西。教学研究方式有两种: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目前更多的研究方式是质的研究,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基于一定课堂观察角度,进行记录和分析,并结合个人教学处理的思考。进行听课与被听课教师教学处理有效的思维碰撞,进行教学处理的“头脑风暴”,点燃两个老师或更多老师的专业发展的火花。过多的关注于细节,会影响到教师的深层次的个性化的教学智慧的激发。我主张,有效的课堂观察,可以从质的研究角度进行,对于一些问题可以尝试课后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多的课堂观察应该基于教师教学不同处理的碰撞的观察和交流。我认为这才是课堂观察的价值体现,寻求教师基本专业技能发展前提下的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江林编著.2010.思考学习方法吧(代序) OEA学案设计·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