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改革,规划学年工作
——记北郊中学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
有人说过,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8月25日,北郊中学图文信息楼会议室济济一堂,隆重召开了2011-2012学年度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课程发展处俞群祥主任主持,参加对象为校长、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年级部组长及班主任。首先,严玉林校长做重点指示,通报了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变更及其职能分工情况,公布了本年度教研组长及副组长和各年级备课组长名单。以“务实”为基点,以“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高质量”的诉求为核心,勉励大家实干加苦干,更要巧干,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从经历走向经验,为培养具备“公民素养、精英气质”的北郊学子,静心、安心、专心地做好本职工作,开创新学年北郊“不一样的精彩”。
会议的第二个议程是由袁锋主任、赵一鹏副主任、宗淑芳主任,依次交流了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发展处、学生发展处的工作计划。各部门均以学校三轮主动发展规划为契机,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行动指南,立足学校、本位经营是共同的声音。教师发展中心以服务教师发展为宗旨,以8531工程、名师培养工程为抓手,创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平台,构建青年教师成长营、名师成长共同体、校级学术委员会等三个学习型团队;顶层设计、因材施教、减负增效、打造品牌特色是课程发展处的工作定位,课程是学校育人的灵魂,在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统整中走向科学、理性的道路,计划依托九大学年目标的落实为主线,以教改班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改革、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扎实推进教学研究等为重点工作,以学立人;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德育人是学生发展处的宗旨,打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文化,做学科的教师,更要做学生的教师,在德育、体卫艺形式和内容上系统化、课程化,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教师和学生队伍建设,精心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创品牌、谋特色,为学生从校园人走向社会人搭平台、给机会,用一颗心灵感动另一颗心灵的意愿而努力。
《高中班级德育教学工作思考》是陈英老师发言的主题,陈老师从自身成长的视角,全面阐述了高中三年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旨。如何引领学生的思想,是摆在所有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基于寄宿制高中的学习和生活,高一年级的“适应”教育是首要问题,学生喜欢怎样的班主任?问卷调查结果的呈示,给大家带来莫大的启示。他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专心致志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面对着90年后(三独年代)的德育工作,我们紧握的“旧船票”,也许再也登不上“新客船”。
上午最后一个议程是严玉林校长作总结发言。“高中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全”,严校长基于国家的视角,高屋建瓴地指出了高中教育的民族要义,教育要求真,贵在要有尊严,做一名令人敬仰、敬重、敬佩的教师是时代的呼唤。“虎妈”式教育和“猫爸”式教育的论战,带给教育人无限的思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建议大家要用一双慧眼去看待学生的发展,勉励大家用新课改的理念去看待和分析问题,教书育人是我们亘古不变的信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两条腿,本次会议内容的合二为一,也许正诠释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践行的独特思考,掌握知识是学会,掌握技能是会学,情感升华是学好,类似于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只有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
下午的议程是三个年级部的分地点教育教学工作研讨和大会交流。高一年级部组长王爱明老师用“适应、养成、兴趣、方法、责任”等关键词阐述了“发现美、展现美”的内涵;高二年级部刘磊副主任以制度管理、人文管理为线索,常规工作讲计划、重过程、明评价,基于高中三年的过度阶段,以小高考为抓手,平衡语数外、选修、必修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发现志向、规划人生”为行动目标。高三年级部组长唐丕红老师以学校提出的“高位、均衡、协调”为奋斗目标,从近期、中期、远期工作设想为工作纲领,体现出“发现潜能、唤醒自我”的北郊高三人精神和立场。
单乐红老师的《高中语文教学回顾与思考》的发言,让大家又回归到了学科教学的原生态本源,单老师在对2011年江苏语文试题的个性分析后认为,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语文化,作为一门承载着“听、说、读、写”的工具性学科要回归经典、传统和生活,对于“学科味、人情味、书卷味”的三味语文来讲,要体现课程结构多元化、课堂活动多样化。哲学家周国平的语文学习体会: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写日记,给大家带来一缕春风般的启迪。
最后,桂亚东副校长作新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思路报告。关于“人”的思考,在桂校长一个个亲身经历的故事中展开,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去倾听花开的声音。提高日常工作的规划力、执行力和反思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价值观念要引领在先,塑造高质量的诚信,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向管理要质量。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对教师工作的首要考量,倡导大家创先争优,在合作和竞争中谋求共赢,在国际视野下理解文化的角力,修炼具有“底色、成色、亮色”的教育,是所有教育人走向未来的“VIP金卡”。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