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高一3D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
5月31日,在王玮和赵一鹏主任组织下,高一年级组就3D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进行经验交流研讨,以期经验共享。
学校3D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改变了师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自主发现、学习的深层次领悟和能力的提升。本次交流,九门学科备课组长汇报了聚焦课堂活动中的3D课堂模式实践经验。物理备课组长强调情境创设在3D课堂中价值,认为教师创设情境需考虑情境的针对性、导向性。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初步形成学科个性的3D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针对3D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各备课组长还提出了几个疑惑。即如何协调教学评价服与3D课堂模式教学之间的关系?3D模式如何在不同课型教学中的实施?3D模式如何与教学内容磨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现?3D模式如何在时间上得到保证?
3D课堂改变了课堂教学行为,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笔者认为,目前的3D课堂教学模式还有方面很多值得思考。课堂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再发现过程。所谓“对话”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身以及师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生不断自主发现、领悟和发展。原有知识对学生的发现学习非常重要,教学需要唤醒学生原有知识(包括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先行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发现提供积极暗示。情境创设素材包括教学问题、任务驱动、科学史材料、角色扮演等。教师需有意识创设情境,需简洁和目标指向明确,情境要有问题意识。情境可创设有利于发现学习,发现是学习的起点。
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与领悟水平的高低。3D课堂教学模式要促进学生领悟水平的提高。要让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不断揭示和提炼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内容,或是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即领悟内容。至于如何促进学生领悟,可以尝试双重编码技术、下定义等手段让领悟内容的显性化。让学生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告知自己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