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生发展>>发现教育>>德育模式>>文章内容
北郊高中德育改革进程
发布时间:2013-08-30   点击:   来源:学生发展处   录入者:佚名
1.明确了方向——育人目标
  在第三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出了培养具有“公民素养、精英气质”的现代北郊学子的育人目标。促成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合格公民”到“杰出公民”的转型,传递北郊学子正能量。
2.树立了品牌——发现教育
  以探索“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学校德育改革活动。
3.探寻了依据——四大理论
  发现教育理论:就是运用发现机制,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自我学习、自我质疑、自我释疑,并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教育过程。
  认知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以至无穷。
  德育空气说:德育像“空气”,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弥漫在学生周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系统要素理论:缺一不可、紧密联系、优化组合起来的各个要素构成了有机统一的系统。
4.丰富了内涵——人与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场域”中,从“(体验)发现”开始、以“感动”为表征、以“心动”为发展、以“行动”为成果的德育过程。
5.架构了模式——德育生态圈
  (1)“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场域”。所有的德育课程、活动都在这样的场域中发生。场域就是发现教育的“空气”,弥漫在师生的周围;场域就是发现教育的“土壤”,育人目标在其中生长。
(2)(体验)发现为起点。学生在教育场域中有所发现。
  感动为表征。通过体验发现,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动、震撼。(感性层面)
  心动为发展。引领学生在感动之后确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由外在的促发变成持久的内驱力。(理性层面)
  行动为成果。在教育场域中,行动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行为、结果。学生在“感动”“心动”之后,改变以往的习惯,用行动承诺未来。(实践层面)
(3)“发现—感动—心动—行动”是循环上升过程。既是单个具体德育活动的操作流程也是德育课程实施的分解步骤,它既强调了德育活动的理念基础,也凸显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成长规律。“发现—感动、心动、行动”的同时又在不断的“发现”。
  这就是我校相互联系、浑融一体的德育生态圈。
6.健全了保障——四大体系
  学校从制度、课程、评价、队伍四个维度创建保障体系,坚持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德育活动的课程化、德育评价的多元化、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导向。
  (1)制度建设保障德育过程有依据。常规管理、班主任工作、学生成长等方面。
  (2)课程建设保障德育过程讲标准。学校将“法制、安全、环境、科技、艺术、公民”教育加以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管理。
  (3)评价机制建设保障德育过程重参与。通过建立“北郊之星”评选、设立“学生校长助理团”、“北郊高中优秀毕业生”学分认定等机制,激活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4)队伍建设保障德育过程提实效。学校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生活指导中心、学习指导中心、心理指导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的功能,建立班主任工作室,开展助理班主任实训,提升了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7.创设了路径——两大层面
  (1)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围绕高一“发现美、展示美”,高二“发现志向、规划人生”,高三“发现潜能、唤醒自我”的主题,开展“发现之旅”等系列活动。
  (2)班级文化建设。成立“金剑锋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室”,进一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目前学校已有30多个班级正在打造“水文化”、“正文化”、“火文化”、“风文化”、“气文化”等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218号    邮编:213031   传真、监督电话:0519-8118970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