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新西兰友好学校卡普迪学院师生一行八人来我校访问,这也是该校与我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后的第三次互访。
一走进北郊校园,大气典雅的欧式学院派建筑就让新西兰小伙伴“惊呆”了。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小伙伴们开始了在北郊校园为期两天的快乐学习: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挥毫泼墨写书法,舞动手绢扭秧歌;感受北郊的“国际范”——地质馆内赏奇石,棒球场上摆“pose”,在外教指导下与国际班学生一起制作微电影。走出校园,他们参观了常州梳篦博物馆,尝试了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奇妙。游览了中华恐龙园,体验现代主题公园的精彩刺激。在常州的日子里,小伙伴们时时体验着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来访,新西兰小伙伴们homestay, 住在中国学生家中,短短的三天,也带给我校学生别样的感受:
新西兰的小朋友们十分友好,初见面就向我“Hi”个不停,我接待的Becca,是个可爱又腼腆的女孩,她不喝牛奶,我觉得有点纳闷,新西兰人怎么会不喝牛奶?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担心中国的牛奶质量不过关。我有点汗颜,我们应该向世界展示更美好的一面。
——高一(13)班陈涵娟
从相识到相知,我与Ruby只用了三天,虽然我只用不连贯的英语与她交谈。她很可爱,让我感受到来自另一个国家的热情与欢快。三天中,我们的相处也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她从一开始的安静变得无话不谈,我的英语发音逐渐标准,词汇也逐渐丰富,这有不少是她的功劳。的确,友情不一定要有相同的语言,它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一种珍贵的存在。
——高一(13)班 曹若旖
文化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让我们之间有了一种神秘却又亲密的感觉。认识Bella的第一个晚上,还不敢与她交谈,不敢张口说英文。我带她出去吃西餐,逛街,了解常州,慢慢的,我们的关系近了。与她交谈,让我领略到英语的魅力,原来对英语不是很喜欢的我,很想努力学好。她送了我一本新西兰的画册,用英语给我介绍美丽的海、绿色的草地,还有成群的牛羊和可爱的房子,让我了解她生活的地方,让我很想出去走走。与她接触是我难忘的一次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
——高一(13)班 刘明璐
我的接待伙伴Lachlan是一位略胖的小伙子,他有些内向,也许是有些不适应,每次我们的交流都很简短。尽管如此,我还是对照字典,尽量把我所想、所了解的中国都告诉他,他也向我介绍一些新西兰的情况和他们的学校,引起了我对新西兰的兴趣。
——高一(13)班 计毓昕
通过与Lottie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是没有国界的,即使语言不通,也无碍我们内心情感的表达。Lottie的到来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欢笑,也让我对新西兰有了更多的了解。
——高一(13)班 王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