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全国中小学生第16个安全教育日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当你在雨后的清晨见到第一缕久违的阳光,当你在美丽的校园里呼吸第一口新鲜的空气,当你仰望蓝天,碧空如洗;俯看大地,百花盛开时,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到快乐的生活着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又是否想到你能如此快乐的生活着是因为你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宝贵的生命呢?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包括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等20多种安全隐患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 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有将近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常州市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上周末仅中小学就已发生各类安全伤亡事故8起,造成6死3伤的惨重后果。
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996年,教育部、公安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天就是我们全国中小学生的第16个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教育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目的在于推进中学生自护安全教育的有序开展,积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意识,增长基本的安全自护知识,提高避险抗灾能力。
为此校党委、校长室要求我们要真正提高认识,树立“安全教育重于泰山,师生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希望全体教职员工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做到经常教育,及时教育,教育到位,教育全面,对安全工作不能存有丝毫麻痹侥幸的心理。还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挤出时间,利用班会、自习课时间,向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真正能够进入课堂。
在这里尤其要提醒的是广大同学们,我们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用电、用火安全,网络安全,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安全,高层住宅安全以及对“三毒”的防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禁止起哄或搞恶作剧;禁止在楼道楼梯内聚集、追逐打闹,以防跌倒、摔伤;严禁攀爬各楼层护栏;课间操、上下楼梯、升旗集会解散时不要拥挤、推搡,严防发生踩踏事故,还要注意活动安全,上体育课前要作好准备活动,运动时注意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操作体育器材时要规范小心,要避免自伤和误伤;课余活动严禁追赶打闹或进入危险区域;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理智,不要动手动脚,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严重后果。
老师们、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珍贵的,让我们行动起来,确保校园的平安和谐,使全体师生都能够健康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