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教研动态>>特色活动>>文章内容
长三角的视角 新语文的理念
发布时间:2010-11-04   点击:   来源:语文教研组   录入者:陈松梅 唐香萍

    10月30日和31日,2010年长三角语文教育论坛在美丽的苏州第十中学举行。这次活动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的教研室,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等高校院系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由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和《语文学习》编辑部承办,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语文界盛会。我校唐香萍和陈松梅两位老师参与了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30号上午是专家报告,由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俐俐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分别作讲座,下午是分组讨论。第二天是公开课展示,分组评课。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参加这样盛会令我们开阔了视野,感受到语文教学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认真的听完专家讲座和各地教师所上的公开课,再结合“文学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个主题,我们有很多启发。
一、把文本放在眼里
中学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文本,对于特定的这个文本,教师要教什么,这是个重大问题。文本不同,文体会不同,风格会不同,情感会不同,换句话说,这个文本是独特的,教师只有深入研究了文本,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内容。然而,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老师置文本于不顾,要么随意解读,把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当成散文来解读;要么用一种套路来解读文本,只要是文学类文本就必然以细节描写作为教学重点;要么对文本蜻蜓点水,只顾着拉入大量的课外资料,“旁逸斜出”。总之,就是不让学生亲密接触文本。
由此可见,定下心来品读文本,既是学生的盲区,也是教师们的软肋。在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静下心来读书,真的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呀。这次盛会,就把视角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无疑给处于摸索中的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
二、把学生装在心里
大家都知道,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有收获,教学才有效。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基础,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层次和心理特点。然而,我在听课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老师问:大家一定读过舒婷的《致橡树》吧?
  学生在座位上小声嘀咕:没读过。
  老师自顾自讲到:诗中的木棉树所追求的爱情是……
(二)老师说:禅宗有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同学们已经
  读了三遍,肯定也达到了“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境界了吧,请大家再来谈谈
  自己阅读此文的感受……
      作为听课老师,我偷偷问了问旁边的学生,他连两遍都没有读全。再说了,就算
  学生读了三遍,能够达到禅宗的第三重境界吗?
      由以上的现象可以看出,在许多语文课堂上,老师心中只有自己,只有预先设定的教
  案, 却忘了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对学生,面对一群鲜活的有个性的学生。
      由这次活动,我们真切感受到,当前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牢牢树立两个意识,一是
  文本意识,二是学生意识。如果这个做不到,语文教学的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苏州会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218号    邮编:213031   传真、监督电话:0519-8118970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