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课程建设>>教研动态>>特色活动>>文章内容
2010-2011第一学期北郊教研组主动发展汇报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1-01-19   点击:   来源:未知   录入者:赵一鹏
看,这边风景独好!
                             —记2010-2011第一学期北郊教研组主动发展汇报交流会

     2011年1月18日下午,当片片白雪飘下之时,北郊各教研组在校课程处精心组织下主要从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实际问题解决、学习氛围营造和学术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主动发展汇报。
     在报告中,各教研组的展示各具特色,语文组的优秀示范、数学组的问题研修、英语组的默默耕耘、理化组的情趣创新、生物组的情景设计、历史组的问题探究、政治组的实干创新、地理组的合作共同体、信息技术组的新老共进、音体美组的硕果累累都让与会的每一位老师深深感受到我校教研组主动发展的坚实脚步。
     在交流中,各教研组也展示许多共同点,主要为:
    (一)、教师发展主动意识增强
     1、教师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交流意愿强烈。本学期我校共组织上百人次教师参加了省常中、市一中、二中、三中、五中、前黄、华罗庚中学、省溧中、奔牛中学、横林中学、锡山高级中学等学校的课堂观摩,通过学习开阔了我校教师的眼界,丰富了教师的课堂思考。除此,组内的教研活动更为活跃,聚焦课堂,互促共进已成为我校教研组提升课堂品质的重要途径。许多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无私帮助下的快速成长,很好的实现了个人的角色转变。
     2、教师个人反思意识增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已成为我校教师的重要成长途径。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创新,教师个体的强烈内驱力让我校教研组在本学期市教研室组织的基本功大赛中收获丰硕、成绩喜人。英语、政治、化学三个教研组获最佳组织奖,刘青、王萍、陈淑彦、金交通、蒋霞、杨铭妍等多位老师获大市一、二、三等奖,袁锋、金剑锋、姚文友、张亮等多位老师获市区一、二、三等奖。
     3、教师个人展示多。“想展示、愿展示、展示好”,北郊老师把握着每次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市级专题讲座、市级公开课、市精品课、名师工作室赛课、校对外公开课、校内公开课、随堂课处处都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很难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课了!”兄弟学校老师对张鹤老师赛课后的一句评价亦充分体现了北郊教师的风采。
     (二)、教研组主动教研意识增强
     1、教研组组内活动特色化。除了“定时、定点、定内容”的常规备课之外,各教研组还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一系列的主动发展特色活动。如语文组的“王荣生教授理论学习”、数学组的“手持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理化组的“数字化实验学习与运用”、地理组的“数字星球”教学改良和创新、英语组的“常规课型研究”、历史组的“问题探究模式教学”、政治的“第二课堂的开设”等。
     2、教研组组内活动过程化。为了保障各教研组活动的有序开展,各教研组对每项活动都精心设计,包括详尽的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地点安排、活动参与人员安排、活动流程、活动预案、活动总结等。不仅注重活动意义、还突出强调了过程的记录。
     3、教研组校本研究具体化。教师校本项目的研究给各教研组教师提供了更为具体实在的研究内容,发展了教师个体研究能力。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和整合拓宽了教师研究范围,开阔了教师个体教学能力提升的空间。教研组内小范围教师教学沙龙的举办,使教师的问题研究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选择性,很好地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教研组主动发展不足和反思
     在各教研组交流过程中,各组都普遍反映以下几点不足:
     1、 组内个人发展不够均衡,教师个体间的发展差异较大。
     2、 教师专业成长目标还不够明确。
     各教研组提出的思考主要有:教研组发展空间的思考,主要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和课程开发整合、校本研修的目标和定位、如何进一步强化个体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等。
     严玉林校长在倾听完各教研组总结汇报后肯定了各教研组的工作,提出了五个比较好的方面即“思考多、学习多、开课听课多、做事多、阶段成果多”,三个不足之处即“发展聚焦少,项目研究少,论文发表少”,同时严校长还为我校教研组主动发展指出发展思路:1、要借助外力,从国家级示范高中、省级示范高中、省课程基地建设三各方面寻找差距,改进自我。2、加强内涵发展,通过价值引领,促进教师发展。主抓学校“8531”工程和“名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具有很强教学能力基础的优秀教师。同时还要注重课程建设,形成具有北郊特色的精品课程。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218号    邮编:213031   传真、监督电话:0519-8118970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