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除了衷心的祝福,我们还需要什么?
盘点跌宕的2010,我们还需要收获什么?
2012年1月9日,新一年的第一次升旗仪式,校学生处策划了一次“学做优质公民”的倡议,让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赋予了更多内涵。
仪式由学生发展处王玮副主任主持,刘磊副主任做了精彩发言。
刘主任从三个角度谈及了他对于公民素养的理解:
一个具备公民素养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着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人。
恽代英先生在《怎样才是好人》一文中指出,第一,好人是有操守的;第二,在学识与品德两者中,道德品质更为重要,品德不好,即使有学识也于社会没有好处,甚至学识反而成了作恶的工具。
回望过去,正是少数人的道德品质未能经受住考验,才酿成了小悦悦式的悲剧。身在校园的我们,不会愿这样的悲剧时刻来弘扬自己的道德,我们更多的是要在——等一等,请你先来;绕一绕,不要踩着小草;走一走,换个垃圾桶丢;忍一忍,说一句“对不起”;弯弯腰,捡起一张废纸;动动手,将餐盘收起来;勤思考,不要“借鉴”别人的作业;独立做,诚信考试等等诸如此类的无关重要的时刻,集小善成大善,除小恶绝大恶。
一个具备公民素养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的人。
台湾著名的私立学校校长高震东先生教育他们学校的学生说:心中有人,眼中有事,先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生动地阐述了人生在世的价值观。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责任考验。随手关灯,是节约能源的责任;不乱刻乱划,是爱惜公物的责任。讲究卫生,是身体健康的责任;帮助别人,是助人为乐的责任;抓紧时间,是珍爱生命的责任。刘主任号召大家,把小事做好,把小事做久,主动培养自己的责任心,主动成为一个优质的公民。
一个具备公民素养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着明确的纪律观念的人。
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没有人喜欢被纪律约束,人们更多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对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韩寒在2011年底引发广泛争议的博文中直言,“大部分国人眼中的自由,与出版、新闻、文艺、言论、选举、政治都没有关系,而是公共道德上的自由,比如说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人,能自由的喧哗,自由的过马路,自由的吐痰,稍微有点社会关系的人,我可以自由的违章,自由的钻各种法律法规的漏洞,自由的胡作非为”。提高认识,反思社会,走出自己的狭窄思维,看校园,看社会,看人间,锻造正确的“自由观”,追求自身的提高,才能实现“公民素养”的全面提升。
新的一年已经展开,是重复过去,还是以一己之力,促校园之新风,以一己之力,促社会之改观,全在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