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的“语文”,语文中的“课程”
——记高一年级经典文学朗读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基本特点。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高一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怎样让语文课程“动起来”?如何在课标的基础上,体现我校语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本届高一语文课程实施的着眼点。
围绕以上问题,高一语文组结合高一语文教学实际,从期初课程——“走近孔子”,到期中课程——“走廊上的诗会”“经典文学朗读会”,乃至到期末(寒假)课程——“阅读作品展示”,希望形成一个有目标,有序列,有指导,有创生,能延续的课程中的“语文”。同时,在具体的语文课堂和语文活动中,落实“课程”的性质,形成语文中的“课程”。
基于以上的设计,高一年级在12月15日晚举行了经典文学朗读会活动。
本次朗读会基于必修一、二的教材和学生的阅读实际,经过微活动:“走廊上的诗会”,走入经典文学的天空,用声音抵达经典,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高一备课组将学生朗读的作品组合为四个篇章,提炼经典文学的“亮点”和“意味”,将松散的朗读,赋予语文课程的“魂”。另外,朗读会不设主持人,不评等第,学生自行报幕,每个篇章由一位老师担当点评,让文学朗读纯粹起来,用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活动。
第一篇章:杏花烟雨江南事
作品朗读:
高一(15)《烟雨江南》
高一(6) 《雨巷》
高一(14)《朱雀》
高一(13)《我的南方与北方》
点评教师:刘飞
第二篇章:英雄一怒为国殇
作品朗读:
高一(3)《将.卒》(原创)
高一(4)《回答》
高一(9)《论英雄》
高一(12)《少年中国说》
点评教师:倪志明
第三篇章:多情曾虑损梵行
作品朗读:
高一(1) 《警察与赞美诗》
高一(10)《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一(2) 《曾虑多情损梵行--仓央嘉措的情诗》
高一(11)《目送》
点评教师:严媛
第四篇章:闲登小阁爱秋霜
作品朗读:
高一(5) 《秋颂》
高一(7) 《写给未来的你》
高一(8) 《生平一瓣香》
高一(16)《谁的青春不迷茫》
点评教师:李留兴
四个篇章作品选文或窾坎镗鞳,或壮怀激烈,或赤子柔情。表演形式亦多彩多样,独白与对话,一幕与多幕。助演的选择上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艺:小提琴、钢琴、古筝、歌舞等。
本次活动,有学生在练笔中写道:“这场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同学们表现了自己朗诵、表演的能力,更是让所有的同学更贴近了文本,让他们能去理解或常识探讨文章深处的东西。太多的时候,我们对一篇文章只是一读了之,有谁会慢慢静下来,一字一句地去揣摩那些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情感?”
当然,由于活动组织考虑的不是很充分,尽管在音响上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表演过程中还是有着“噪音”的干扰。学生也能理解,一位学生的话很是让人感动:“但是客观地讲,作为第一届,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实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时长控制,比如话筒配置,没有追光等。诚然如此,但往后会越来越好吧。毕竟有首届,就有第二届......热爱才会充满期待,就像韩少功说‘那种失望能滴血’,故现在这样的期待也能滴血,像艾青说的‘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2月14日余光中去世,最后一个朗读篇目由杨华平老师带领学生再次走入“乡愁”,以此缅怀余先生,活动到达高潮。最后陈晓霞副书记和赵一鹏主任为各班级独具特色的表演颁发了奖状。
本次活动得到校长室、级部、家长、班主任们的大力支持,备课组全体同仁更是齐心合力打造“课程”。作为后续,语文组将进一步总结此次活动的得失。
课程中的“语文”让语文有根可生,“语文”中的课程让课程有语文的芬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