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生发展>>发现教育>>发现教育>>文章内容
2018级东大班“创想·智造”研学第二季:武汉站
发布时间:2018-07-16   点击:   来源:学生发展处   录入者:谈云燕 姜艳
      7月10日,艳阳高照,同学们背上大大小小的行囊,怀揣着对荆楚文化的憧憬,浩浩荡荡地奔赴热情似火的古城——武汉。
  开营仪式在黄鹤楼举行。在班长的带领下,同学们严肃承诺:文明研学,积极探索,做一名优秀的高素质营员,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开营仪式再次点燃了同学们游学的热情,立志游览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
  随后,同学们游览了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研学导师对毛主席两首词的解读,让大家初步了解了毛主席对这座城市非同寻常的感情和三十年来心境的变迁。
  下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虽说赶路一上午,可同学们兴致不减,积极参与了导师组织的辛亥革命事件排序任务,通过听讲解和自主探索展馆的方式,圆满完成了任务,也因此对辛亥革命那段热血沸腾的时代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二日上午,同学们参观了武汉大学。虽说未到樱花节,我们没有看到樱花缀满枝头、铺满大道的绚烂,但是我们参观了另一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校内景点——九一二操场。据导师介绍,国民党的领导人蒋介石就曾在这里检阅过师级以上的军队。曾经的战火硝烟,如今的青草依依,同学们在这九一二操场回忆国共二次合作,感叹武汉与国共两党的渊源,追忆往昔峥嵘岁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武大的学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跟同学们介绍了武汉的历史底蕴以及武大这所高校的建校历史,让我们对武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多才多艺的学长还为我们表演了吹笛,并鼓励同学们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紧赶慢赶,同学们终于来到了武汉最富荆楚文化气息的地方——湖北省博物馆。走入展厅,看着琳琅满目的出土文物,一种古韵扑面而来,而民族自豪感也由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无论是梁庄王墓还是曾侯乙编钟,是远走西域的茶商还是来自郧县人的凝望,都是历史的见证,经历过历史长浪的淘洗,为后世的我们,带来最深的心灵震撼。
  很多同学都三五成群,围绕着展品细细观看讨论,惊越王勾践剑的跨千年而不朽,叹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古朴庄严。与文物面对面,在这些无声的对视中,真正了解千年历史的荆楚文化。
  下午,同学们来到长江日报的印刷中心,了解了报纸的印刷与出版过程,并亲自体验了活字印刷的奥秘。从简单的课本知识,化为实践,活字印刷在同学们脑海中再也不是一个苍白的名词,而是一个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文化瑰宝。
  第三日,同学们相继参观了武汉的汉江科技馆和极地海洋公园,对武汉的自然风情以及特有的动植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同样通过科技馆里的各个互动设施,多方面多形式地了解了宇宙的变迁与生命的起源。
  第四日,同学们来到了武汉的木兰八景之一——木兰天池。伴着山间的习习微风,大家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听向导将木兰的事迹娓娓道来,而心中自然而然也对这位女英雄产生了更深的钦佩之情。
  第五日是告别的日子。同学们在东湖的屈原像下举行了闭营仪式,回忆了相处的点点滴滴,感恩所有导师和工作人员的付出,分享五日荆楚行的收获。尽管所有人脸上都写着不舍,但没有人悲伤。因为应该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也许是故地重游,也许是通过努力,以武大学子的身份回归武汉的怀抱。
  短短五日,跨越千年的两段历史就此在眼前展开,同学们听到了自远古而来的编钟之美,因而充满对荆楚文化的向往与自豪,感受它那古朴的气息;见过黄鹤楼碑上毛主席题字的龙飞凤舞,因而明白了一切幸福都由苦难中开出花来,人生需要奋斗;更因在科技馆了解了科技发明,明白了创新是民族发展生生不息的灵魂之火。
  荆楚文化,古代、近代、现代,它如那汉江长江之水,灌溉着武汉,乃至全国各地一代代青年们的志向与热情,给每个营员心中,带来千面的启迪。武汉营,不虚此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辽河路218号    邮编:213031   传真、监督电话:0519-8118970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