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为有效提升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我校在11月17日上午成功开展主题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技术学科大教研活动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科技教育培养学术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研究》课程体系建设研讨活动。
常州市教育科科院校本课程教研员林森博士应邀做了题为《校本课程:纲要、案例及逻辑解析》的专题讲座。课题组全体教师及北辰青年教师成长营的青年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蔡国老师主持,蔡老师向林森博士及我校青年教师简单介绍了信息技术教研组围绕科技教育开展的一系列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呼吁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林博士围绕课程纲要的结构与原理追溯、课程纲要的案例与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逻辑分析三方面对校本课程的纲要、案例及逻辑解析进行阐述。
林博士从本地镜像,本土课程专家崔允漷、廖哲勋、施良方的校本课程理论,西方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的课程理论,国家课程镜像等方面追溯了课程纲要的结构与原理,让我们系统了解了校本课程纲要的发展历程。
林博士列举了大量课程案例来详细讲述课程纲要中涉及的课程介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让我们明确意识到以往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意识到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林博士在校本课程逻辑解析中重点分析了教学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阐述了这三种课程开发逻辑习得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提出对于“教学逻辑”的改造,要充分发挥课程目标的规约功能;对于“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的改造,要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各位老师收获匪浅,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也将开发出更具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课题组部分成员与林博士合影